首先siRNA由于只 …
阅读更多 »质粒被酶切过还可以电转吗?
可以,但得分情况来看: 如果质粒是线性化了(即被酶切成线状DNA): 可以电转,但是效率明显低于超级螺旋质粒(超螺旋 plasmid,通常是未切割、天然状态下的质粒结构)。 线性质粒在细胞内容易被核酸酶降解,稳定性和转化成功率比超螺旋质粒低很多。 有些时候,比如做基因组编辑(CRISPR knock-in)、整合型表达载体(需要基因组插入时),反而故意使用线 …
阅读更多 »可以,但得分情况来看: 如果质粒是线性化了(即被酶切成线状DNA): 可以电转,但是效率明显低于超级螺旋质粒(超螺旋 plasmid,通常是未切割、天然状态下的质粒结构)。 线性质粒在细胞内容易被核酸酶降解,稳定性和转化成功率比超螺旋质粒低很多。 有些时候,比如做基因组编辑(CRISPR knock-in)、整合型表达载体(需要基因组插入时),反而故意使用线 …
阅读更多 »这个问题问得很实际,也很关键,特别是在做质粒转化实验的时候容易遇到。 回答一:大肠杆菌电转后,4℃下操作是否会导致死亡? 不会直接导致大面积死亡,但确实会影响转化效率。 电转后的大肠杆菌处于一种“受伤”的状态,细胞膜被电击短暂打破,虽然迅速恢复,但暂时很脆弱。 如果在电转后没有及时给予复苏(比如在SOC、LB等液体培养基中摇床复苏30–60分钟),就直接在低 …
阅读更多 »好问题!在进行 慢病毒倍比稀释测定病毒滴度(titer) 的时候,DAY2 加入病毒时是否更换培养基,确实是一个关键点,对感染效率有一定影响。下面是两种常见操作方式,以及推荐做法: 推荐操作:先吸掉培养基,再加病毒(常规做法) 流程简述(以DAY2为节点): DAY1:铺板细胞(如293T、HEK293,常用于测滴度); DAY2:感染操作 吸掉旧培养基; …
阅读更多 »原则上可以,具体要看以下几个条件: 步骤可行性: 分别包装:在293T细胞中分别转染两种构建(比如psPAX2 + pMD2.G + 各自的载体),收集病毒上清; 浓缩:超速离心或PEG浓缩,两种病毒分别处理; 混合感染:感染前混合两种浓缩后的病毒,用于感染小鼠CD8+ T细胞。 技术要点: T细胞激活:CD8+ T细胞对逆转录病毒天然不易感染,通常需要先用 …
阅读更多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