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遇到的这个问题在慢病毒(lentivirus)介导的RNA干扰实验中其实挺常见,下面我们逐步分析下可能的原因:
实验现象简述:
siRNA转染敲得很有效(蛋白水平明显降低);
**将siRNA序列构建进慢病毒(shRNA形式)**后感染细胞;
荧光表达很强(说明病毒成功进入细胞,且有表达);
但目标蛋白并未敲低,几乎没有 knockdown 效果。
可能原因分析:
1. shRNA构建方式不当
siRNA 和 shRNA 是两种形式:
siRNA 是合成的双链RNA,直接进入细胞起效;
shRNA 则是通过慢病毒表达的,需在细胞中转录后由细胞加工成 siRNA。
问题点:
你用的是 siRNA 序列,但未必能直接用于 shRNA 构建。
shRNA 的设计需要考虑发夹结构、loop 序列、sense/antisense 链的方向等。
如果构建方式错了,即使表达了也不能被Dicer正确处理成有效siRNA。
建议:
检查你用的shRNA表达载体是否正规设计(如 pLKO.1、pGIPZ 等常见载体);
是否正确构建了:sense-loop-antisense 的发夹结构;
是否使用了常规loop序列(如 TTCAAGAGA);
可以尝试换用 validated 的shRNA序列(如来自Sigma的TRC库)。
2. 表达量过高导致饱和效应
你提到荧光很亮,可能病毒感染后表达过强;
高表达可能导致 shRNA 的处理机制(如 Dicer、RISC)饱和或异常;
shRNA过量还可能引起off-target效应或细胞应激反应,间接影响 knockdown 效率。
建议:
稀释病毒量(MOI降低);
用 inducible(可诱导)表达系统(如Tet-on)来控制shRNA表达;
检查是否有细胞毒性或应激反应的迹象(如生长变慢)。
3. 表达时空不同(时间或细胞类型)
siRNA敲低是短期的,而shRNA表达是持续的;
某些目标基因可能存在补偿机制或反馈调节机制,慢病毒长期表达后会诱导反调机制使得蛋白水平恢复。
建议:
多做几个时间点检测(比如感染后48h、72h、96h);
检查mRNA水平(qPCR)看是否是蛋白翻译的问题而不是转录的问题。
4. 病毒构建或包装问题
虽然有荧光,但不代表shRNA功能部分没有突变或剪切错误;
需要确认病毒载体中shRNA序列确实无误且表达。
建议:
检查病毒载体中shRNA的序列是否正确(测序确认);
检查是否有突变、插入缺失等构建错误。
总结建议:
排查方向 具体操作
shRNA结构设计是否规范 检查sense-loop-antisense是否正确
病毒表达是否过量 降低MOI,或使用可诱导系统
是否成功敲低mRNA 做qPCR确认,不仅看蛋白
序列是否有误 测序验证病毒质粒中的shRNA
换用已验证序列 使用文献中或供应商提供的有效shRNA序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