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用 qPCR验证shRNA敲除效率 时,引物设计是非常关键的一步。你提到要“设计在靶标附近”,这个思路是对的,但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几个关键点。
理解shRNA的作用机制:
shRNA经过加工后变成siRNA,通过RNA干扰机制(RNAi),引导RISC复合体结合并切割目标mRNA。
切割点通常位于shRNA的互补区域中间(即靶序列中心)。
qPCR引物设计的原则:
设计在shRNA靶序列周围(最好覆盖靶点):
如果shRNA干扰有效,靶点附近的mRNA就会被降解。
所以引物如果覆盖或靠近shRNA靶点,能更敏感地检测mRNA是否被敲低。
避免设计在非靶区(尤其是3’UTR):
有些mRNA可能因alternative splicing或截短存在3’端残留,即使shRNA敲低有效,这些片段还可能存在 → 造成qPCR虚假信号。
引物跨越外显子-外显子连接(exon junction):
可避免基因组DNA污染影响检测。
设计步骤(实操建议):
假设你知道shRNA的靶序列,例如是针对基因X:
shRNA靶序列(20-22nt): 5′-ACGUACUGGAUUGAAGCUAUG-3′
在NCBI找到目标基因的mRNA序列(RefSeq,例如NM_XXXXXXX)。
搜索shRNA靶点在mRNA中的位置。
在靶点上下游50–150 bp区域设计qPCR引物对:
理想扩增长度为 70–200 bp。
你可以使用工具如 Primer3 或 NCBI Primer-BLAST。
避免G/C含量太高或引物二聚体/发卡结构。
一个简单的设计策略:
靶点位置(mRNA序列中) 推荐引物区间(引物对设计范围)
500–520 bp Forward: 470–490 bp
Reverse: 570–590 bp
附加建议:
设计两个引物对:一个覆盖靶点,一个在mRNA的其他区域(作为对照) → 检查整体转录是否影响。
验证扩增效率:引物效率应在90–110%之间。
总结:
将qPCR引物设计在shRNA靶点附近(尽量覆盖靶点)最能反映敲除效果,因为RISC介导的降解主要发生在这个区域。使用外显子连接区、优化扩增区段,可以获得更可靠的数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