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题1:“感染两天,puro杀3天,5天细胞都长很密”
原因:
细胞分裂快(比如 293T)→ 在5天内即使有筛选,还是会长满。
感染率高 → 很多细胞表达抗性,嘌呤霉素筛选不够“稀释”
建议:
缩短时间:感染 24h 后就加 puromycin,第 2 天开始杀,杀 2–3 天就足够。
更稀释的病毒梯度:推荐加大稀释倍数:1:1000,1:5000,甚至 1:10,000。特别是你的病毒滴度高、marker筛选强的情况。
你的问题2:
“镜下数整个孔的克隆数太难”
确实,整孔成像或肉眼观察细胞簇数是费力又不精准的,尤其克隆多或融合的情况。
替代方案:“视野面积换算法”,完全可行!
操作方式如下:
1.取低倍镜(推荐10×),选 4–6 个随机视野
2.计数每个视野的存活克隆数(可用网格板)
3.求平均克隆数 / 视野
4.查找该放大倍数下单个视野的面积(mm²)
不同显微镜不同,可以问厂家或用刻度尺目测
计算整孔面积(如 24-well 约 2 cm²,6-well 约 9.5 cm²)
最终换算:
全孔克隆数≈平均视野克隆数×(孔面积视野面积)
举例:
假设你用 10× 镜头:
每个视野面积 ≈ 1.0 mm²(可以估算或用载玻片刻度验证)
24-well 孔面积 ≈ 2 cm² = 200 mm²
平均一个视野数到 5 个克隆
则:
估算整孔克隆数=5×(200/1)=1000个
附加技巧:
若克隆难分辨,也可在染色(如 crystal violet)后成像,用 ImageJ 等软件辅助统计。
也可以在低稀释倍数(感染率低)下挑选某个清晰稀疏的孔来统计。
为了提高统计准确性,选 6–10 个视野取平均更靠谱。
总结建议:
问题 建议
杀选时间太短,细胞太密 减少感染时间,加大病毒稀释倍数
整孔计数太难 镜下随机视野计数 + 面积换算
克隆融合不清晰 尽早筛选、低 MOI 感染、染色辅助